贴一份网上对dubbo的总结,觉得不错,分享一下
DUBBO原理、应用与面经总结
1. 从HSF切到Dubbo
Dubbo比HSF的部署方式更轻量,Hsf需要定制化的容器,而Dubbo没有任何要求,可运行在任何Java环境中。
Dubbo比HSF的扩展性更好,很方便二次开发。
HSF依赖比较多内部系统,比如配置中心,通知中心,监控中心,单点登录等等,如果要开源还需要做很多剥离工作,而Dubbo为每个系统的集成都留出了扩展点,并已梳理干净所有依赖,同时为开源社区提供了替代方案,用户可以直接使用。
Dubbo比HSF的功能更多,除了ClassLoader隔离,Dubbo基本上是HSF的超集,Dubbo也支持更多协议,更多注册中心的集成,以适应更多的网站架构。
2.SPI机制
Java SPI思想梳理
1.看了一些spi机制相关的文章,尝试写出自己的理解,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出。
java的spi机制,相对于api机制;
api机制:模块之间依赖接口而不依赖具体的实现,具体的实现类的修改不影响接口的使用。而调用方不需要关心接口的具体实现是什么,只需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力即可。
spi机制:提供方制定了接口,并事先准备好多套实现;使用方来决定使用哪种实现。
2 SPI具体约定
java spi的具体约定为:当服务的提供者,提供了服务接口的一种实现之后,在jar包的META-INF/services/目录里同时创建一个以服务接口命名的文件。该文件里就是实现该服务接口的具体实现类。而当外部程序装配这个模块的时候,就能通过该jar包META-INF/services/里的配置文件找到具体的实现类名,并装载实例化,完成模块的注入。 基于这样一个约定就能很好的找到服务接口的实现类,而不需要再代码里制定。jdk提供服务实现查找的一个工具类:java.util.ServiceLoader
java.util.ServiceLoader使用
Java.util.ServiceLoader这个类来从配置文件中加载子类或者接口的实现类。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类,进去大概看了一下具体的实现。主要是从META-INF/services这个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加载给定接口或者基类的实现,ServiceLoader会根据给定的类的full name来在META-INF/services下面找对应的文件,在这个文件中定义了所有这个类的子类或者接口的实现类,返回一个实例。
首先定义接口
public interface Search {
public List
}
两个实现类
public class DocSearch implements Search {
@Override
public List
System.out.println("dearch in doc");
return null;
}
}
public class DbSearch implements Search {
@Override
public List
System.out.println("db search");
return null;
}
}
然后 在META-INF/services目录下新建文件:
spi.Search
文件内容为:实现类的全路径
#写上Search接口的实现类,这样就可以知道调用哪个实现类了
spi.DocSearch
spi.DbSearch
测试一下:
public 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加载到spi.Search文件下面配置的实现类
ServiceLoader
Iterator
while (iterator.hasNext(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#");
Search search = iterator.next();
search.search("hello world");
}
}
}
3. Dubbo的SPI和JDK的SPI有区别吗?有的话,究竟有什么区别?
Dubbo 的扩展点加载是基于JDK 标准的 SPI 扩展点发现机制增强而来的,Dubbo 改进了 JDK 标准的 SPI 的以下问题:
JDK 标准的 SPI 会一次性实例化扩展点所有实现,如果有扩展实现初始化很耗时,但如果没用上也加载,会很浪费资源。
增加了对扩展点 IoC 和 AOP 的支持,一个扩展点可以直接 setter 注入其它扩展点。
上文已提供。另外在博客中也单独对此写了一篇《Dubbo内核之SPI机制》、《跟我学Dubbo系列之Java SPI机制简介》
4、Dubbo中SPI也增加了IoC,先讲讲Spring的IoC,然后再讲讲Dubbo里面又是怎么做的
5、Dubbo中SPI也增加了AOP,那你讲讲这用到了什么设计模式,Dubbo又是如何做的.
6.Dubbo原理 :Dubbo角色和设计是怎么样的,原理是怎么样的?请简单谈谈?
image.png
服务提供方发布服务到服务注册中心;
服务消费方从服务注册中心订阅服务;
服务消费方调用已经注册的可用服务
协议支持
Dubbo支持多种协议,如下所示:
Dubbo协议
Hessian协议
HTTP协议
RMI协议
WebService协议
Thrift协议
Memcached协议
Redis协议
在通信过程中,不同的服务等级一般对应着不同的服务质量,那么选择合适的协议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你可以根据你应用的创建来选择。例如,使用RMI协议,一般会受到防火墙的限制,所以对于外部与内部进行通信的场景,就不要使用RMI协议,而是基于HTTP协议或者Hessian协议。
7.Dubbo以包结构来组织各个模块,各个模块及其关系:
可以通过Dubbo的代码(使用Maven管理)组织,与上面的模块进行比较。简单说明各个包的情况:
dubbo-common 公共逻辑模块,包括Util类和通用模型。
dubbo-remoting 远程通讯模块,相当于Dubbo协议的实现,如果RPC用RMI协议则不需要使用此包。
dubbo-rpc 远程调用模块,抽象各种协议,以及动态代理,只包含一对一的调用,不关心集群的管理。
dubbo-cluster 集群模块,将多个服务提供方伪装为一个提供方,包括:负载均衡、容错、路由等,集群的地址列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,也可以是由注册中心下发。
dubbo-registry 注册中心模块,基于注册中心下发地址的集群方式,以及对各种注册中心的抽象。
dubbo-monitor 监控模块,统计服务调用次数,调用时间的,调用链跟踪的服务。
dubbo-config 配置模块,是Dubbo对外的API,用户通过Config使用Dubbo,隐藏Dubbo所有细节。
dubbo-container 容器模块,是一个Standalone的容器,以简单的Main加载Spring启动,因为服务通常不需要Tomcat/JBoss等Web容器的特性,没必要用Web容器去加载服务。
7. Dubbo中zookeeper做注册中心,如果注册中心集群都挂掉,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还能通信么?
可以通信的,启动dubbo时,消费者会从zk拉取注册的生产者的地址接口等数据,缓存在本地。每次调用时,按照本地存储的地址进行调用;
注册中心对等集群,任意一台宕机后,将会切换到另一台;注册中心全部宕机后,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仍能通过本地缓存通讯。服务提供者无状态,任一台 宕机后,不影响使用;服务提供者全部宕机,服务消费者会无法使用,并无限次重连等待服务者恢复;
挂掉是不要紧的,但前提是你没有增加新的服务,如果你要调用新的服务,则是不能办到的。
8.dubbo服务负载均衡策略?
Random LoadBalance
随机,按权重设置随机概率。在一个截面上碰撞的概率高,但调用量越大分布越均匀,而且按概率使用权重后也比较均匀,有利于动态调整提供者权重。(权重可以在dubbo管控台配置)
RoundRobin LoadBalance
轮循,按公约后的权重设置轮循比率。存在慢的提供者累积请求问题,比如:第二台机器很慢,但没挂,当请求调到第二台时就卡在那,久而久之,所有请求都卡在调到第二台上。
LeastActive LoadBalance
最少活跃调用数,相同活跃数的随机,活跃数指调用前后计数差。使慢的提供者收到更少请求,因为越慢的提供者的调用前后计数差会越大。
ConsistentHash LoadBalance
一致性Hash,相同参数的请求总是发到同一提供者。当某一台提供者挂时,原本发往该提供者的请求,基于虚拟节点,平摊到其它提供者,不会引起剧烈变动。缺省只对第一个参数Hash,如果要修改,请配置
9 dubbo源码解析-从spi聊聊双亲委派机制
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99f568df0f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