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先生回答道:
“岂特无妨,乃大益耳!学圣贤者,譬之治家,其产业、第宅、服食、器物皆所自置,欲请客,出其所有以享之;客去,其物具在,还以自享,终身用之无穷也。今之为举业者,譬之治家不务居积,专以假贷为功,欲请客,自厅事以至供具,百物莫不遍借,客幸而来,则诸贷之物一时丰裕可观;客去,则尽以还人,一物非所有也;若请客不至,则时过气衰,借贷亦不备;终身奔劳,作一窭人而已。”
大意是说:这样不仅没有妨碍,反而大有裨益。拿过日子来比喻,学习圣贤之学,致得自己良知,就像那些产业、宅第、华服美食、器物都是自己置办的。所以请客时,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用就行。客人走了,东西还在,自己还能用,而且一辈子用之不尽。
如果只是学习科举,就像专门靠借贷过日子。请客用的那些客厅用具,再到餐饮摆设,都是借来的。客人来了,表面看起来很丰盛,可一旦客人走了,又得全部归还,没一样东西是自己的。假若客人没来,借贷置办的东西就白费了。随着时间流逝,年龄渐长,靠借贷过日子,一生忙碌,一生穷苦,何苦来哉?
第二年,魏良政果真考中了举人。钱父听后喜笑颜开,说道:“还真是打蛇打到了七寸。”
02、
“打蛇得七寸”,做起事来,就能事半功倍、事半功百,甚至事半功千。
那什么是“七寸”?找到七寸的心法在哪里?
所谓七寸,就是行为作用的对象或作用处。选择行为作用的最优对象或最大作用处发力,就是打在了七寸。下面,我们举几个不同场景来讲。
比如,疫情之下,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一个五口之家,有孩子、有父母、有爷爷奶奶,让一家人保持健康,七寸在哪里?
七寸就在孩子身上。让孩子成为家庭的“健康天使”,让孩子来督促父母和老人,每天六千步运动、六杯水、六小时睡眠……对孩子来说,能为家人服务,他一定很开心;对父母和老人而言,有孩子的提醒,会感觉很温暖,自然而然养成健康好习惯。
再比如,在企业里,团队心力不足,是让管理者头痛的一大问题。如何激发团队的心力,点燃大家持久奋斗的热情,七寸在哪里?
七寸在于链接客户。客户的渴望,将会激扬团队的成就感与崇高感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,为客户付出了心血、创造了价值,进而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信任,成就感乃至崇高感就会在他心中升起。来自客户的尊重与激励,将会点燃他内心深层的热情,且经久不息。
又比如,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成长。成长的七寸又在哪里?
我们说,事上用功,收效甚微。德上用功,成效尚可,但并不容易,需要持之以恒。道上用功,不好掌控,而且很容易退转。心上用功,却是至简至易。去除心上的错知错见、贪念贪欲,格局境界就能得到较快提升。心上用功,就是成长的七寸所在。
心上用功,心明眼亮,拥有足够的智慧与能量,就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,洞察真相,通晓人心,明辨大势,进而见微知著,打在七寸,直击本质。
正如阳明先生所言:“打蛇得七寸,何忧不得耶?”找到解决问题的七寸,就能以最小的代价,收获最大的成功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